留学美国,有它,不让孩子的辛苦付之东流
2023-08-15 09:35:51
中国孩子到国外留学,究竟怎么情况的?是每天微信朋友圈里的吃喝玩乐吗?是在哈佛凌晨4点灯光下的埋头苦读吗?
实际上,平时留学生们朋友圈发出来的都是吃喝玩乐,都是给别人看的,掩藏了内心的辛苦和压抑,有学业压力、适应不同文化的压力、家里很高的期许带来的压力、有学业压力、就业压力等等,首当其冲的,是两重压力。
说起GPA,大家都不陌生,GPA(Grade Point Average),通常指平均学分绩点。
某些学校采用学分绩点制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定,平均学分绩点是主要考察指标,通常它会建立在大量的测试、出勤、作业、论文和考试上。如果孩子有一个糟糕的测试成绩或论文分数的话,将不会有第二次可以弥补的机会,GPA是不可逆的。
不理想的GPA成绩会造成诸多严重的影响,比如影响孩子申请奖学金、获得实习机会和按时毕业等等,可以毫无夸张的说,如果学生成绩过低,甚至会被学校开除。
在中国留学生h-1b中签率只有9.7%的当下,孩子们压力山大。有一个叫穆希玥的学生,教授经常对她说,“你这学期门门功课都要拿A啊,不然申请PHD(学术研究型博士)就很麻烦啊。”
为什么一定要拿A?为什么一定要申请PHD?“毕业留美,要么工作丶要么读书。工作很难找,还要抽签什么的,只有读书了。”而读研究生学费比较高,不如直接读PHD,还有资金资助什么的。
穆希玥非常努力,但她很不喜欢自己的状态。她觉得自己是“加强版的中国高考生。每天就是学习丶学习,拿A丶拿A。”更加让他折磨的是,因就业和升学考虑,在大二时选择了自己不太喜欢的经济专业。每天备受数学等理科的折磨,而这一切只为了毕业留美的规划。
而与她同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上海学生黎铭状态截然不同。黎铭正在攻读建筑学,除了正常学习生活,黎铭经常参加各类体育运动,曲棍球和网球还在学校比赛中拿过奖,演讲比赛中他也大出风头,在“夏村”的中国学生圈子里也算是风云人物。
结果事与愿违。因为穆希玥的教授非常严格,穆希玥并没有“门门拿A”,PHD(学术研究型博士)自然与她无缘,毕业后没有抽中h-1b的她只能默默收拾行李、打道回国。黎铭则出人意料留在了美国,就职于纽约某知名建筑事务所,参与了多个知名项目的设计工作。
那么,同样两个努力上进的来自中国的学生,是什么造成了他们迥异的命运?
答案很简单:一张美国绿卡!
穆希玥直到毕业后才知道,同学黎铭在留美的前一年就已经顺利拿到了美国绿卡,家人未雨绸缪为其进行了周详的身份规划。然而,答案揭晓之时,已经毕业好几年了,晚了!
想要不让孩子的努力付之东流,想要合法留在美国,安心工作和生活,还有这条路可以尝试——提早进行海外身份规划,拿到美国绿卡,再也不用为工作签证而焦虑。一步到位,开启海外生活。
有绿卡VS无绿卡
优势显而易见
为了避免海外留学毕业之后的焦虑之苦,建议您提前做好身份规划!直接将孩子的身份从“国际生”变为“美国人”!